同样是写山水,诗和诗的不同咋这大呢?
2020-06-03 10:18:19    
徐昌才
 
  惯于羁游览役的诗人总是见山发感,遇水生情,把爱情投射到千山万壑之上,所以咱们读到了温庭筠的《过分水岭》和李涉的《再宿武关》。
 
  温庭筠《过分水岭》是这样写的:“溪流无情似有情,入山三日得同行。岭头就是分头处,离别潺湲一夜声。”李涉的《再宿武关》写道:“远别秦城万里游,乱山高下出商州。关门不锁寒溪流,一夜潺湲送客愁。”两相比较,心意殊别。
 
1
 
  温写深山,李写乱山。深山有意,乱山添恨。
 
  同为山水行程,温庭筠穿山走林,无认为伴。三日行程,山深林密,路远人困,此刻相伴唯有逆行而下的山溪,其声潺潺,其影清丽,其姿轻盈,相伴诗人,一路呵护,有情有意,寸步不离。这是清流对窘迫的安慰,这是愉快对孤寂的安慰,这是天然对心灵的润泽,有了这条欢乐歌吟的小溪,山再深,路再远,诗人不孤寂,诗人不疲乏。
 
  李涉写山也是跋山涉水,穿山走林。山是重峦叠嶂,回环弯曲,远近凹凸,错落有致;路是连绵迤逦,随山崎岖,坑坑洼洼,崎岖不平。诗人远别秦城(指京城长安,暗示贬官放逐),万里飘流,哪有闲情逸致博览山河风景?商山似乱非乱,山势时高时低,前路坎崎岖坷,无不烘托出诗人心慌意乱,苦不堪言的内涵感触。
 
2
 
  温写宿岭,李写宿关。温别山溪,李别秦城。
 
  温庭筠重在传达羁旅体会,远去了人生遭际和时局布景,因此这儿的夜宿岭头,仅仅是一个一般驿站。可是,它承载了人生的重荷,见证了奔走繁忙、再接再励的辛苦打拼,恰如诗人《商山早行》所云,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,奔走之累,沧桑之叹,尽在不言之中。
 
  李涉偏重表达永诀宦途的孤愤丢失,有其特定的政治布景。李涉于元和年间曾官至太子通事舍人,因事贬谪出京,后复召为太学博士,不久罢官被放逐。从此诗题“再宿武关”的“再”,以及首句“远别”“万里游”等词语可以看出,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第2次罢官出京过武关时写的。武关,在商州(今陕西省商县),唐朝时是由京城南下的重要关口。别秦城,宿武关,远景愈来愈昏暗,心境愈来愈苍凉。
 
  李诗之悲,悲在宦途受挫,功名无望,抱负失败;温诗之苦,苦在风尘奔走,日夜兼程,辛苦忙碌。两者轻重不同,心意悬殊。
 
3
 
  温写别难,李写愁重。难到一彻夜未眠,殷殷离别;重到关锁不住,汹涌如潮。
 
  温庭筠离别的不是一般的朋友,而是三日同行、宽心劝慰的溪流;温庭筠也不是说别就别,而是到了岭头非别不行才无法离别。诗人离别朋友的方法也很独特,不写自己离别溪流,而说溪流不忍,惜惜相依,难分难舍,竟一夜潺湲,无止无休。这一别,再不能相遇相视,团聚相伴;这一别,再不能把臂而谈,互诉衷曲。明显,诗人传达的不仅仅是山水离情,更是一种无处不在,千古如斯的人世友谊。人生路上,有这一脉溪流呵护,有这温暖友谊照顾,还有什么困难艰险不能打败呢?
 
  李涉写愁,当然是官场排挤、壮志未酬之愁,当然是去国怀乡、孤绝无望之苦。愁闷深重,投射到诗人眼前的山山水水上。古关静夜,流水潺潺,那流过古关的潺潺慢慢的溪流,似乎是为诗人的不幸命运而抽泣抽泣,又似乎是从诗人心中流出,载着连绵无尽的离愁别恨,长流远去。武关雄固,能愁住千军万马,但怎样能锁得住淙淙寒溪般的万斛离愁呢?愁愤之重,居然可以冲关破隘,拂袖而去,不由令人想起辛弃疾的词句来,“青山遮不住,究竟东流去”啊!这一路,万里迢迢,出路未卜,孑立的李涉怎样可以接受得起千钧如山之愁呢?

最新谈论

  • 验证码: